龙游宫沼凤游郊,通水明堂不剪茅。的解释

梦梦4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东田

唐·谢朓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共议东山事,因令倦心卧。

扬楫泛清澜,腾辔拂华薄。

啸歌恣所适,回曲自相属。

缅亦遨游子,幽居在岩曲。

霄汉此飞举,去就辞龙阙。

檀栾映空曲,青翠拂人衣。

新荷畏人折,故向水中栖。

高树低映幄,崩岸乱开扉。

寒云带飞雪,日暮集栖霏。

湛湛明湖上,迢迢清汉晖。

澄波荡日彩,兰渚漾芳菲。

安知穆陵下,非复有文徽。

岩潭多奇姿,碧峰绕清嶂。

云石拥岩扃,丹砂映林薄。

川霞旦上薄,山光晚来落。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龙游宫沼凤游郊,通水明堂不剪茅。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哕花芬念踯躅。

作者简介

谢朓(465年—499年),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文学家,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出身世家大族,少有文名,起家豫章王府太尉行参军,迁随王府文学,永明五年(487年),为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宾客,赋诗颂酒,名满天下,永明九年(491年),随萧子隆至荆州,任卫军咨议、兼记室,建武二年(495年),出任宣城太守,以作山水诗著名,建武四年(497年),谢朓遭谗毁,出为琅邪王司马,愤而辞官,东归之日,永元元年(499年),中书郎范云等人在新亭为他设宴送行,谢朓即席赋诗《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到京都建康不久,竟遭诬陷,下狱而死,时年三十四岁。

译文

龙在宫殿的池塘中游动,凤凰在郊野翱翔,清澈的池水通向明堂,连茅草都不需要修剪。

释义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龙凤呈祥、自然和谐的美好画面,龙在宫殿的池塘中游动,象征着皇家的尊贵与威严;凤凰在郊野翱翔,则代表着吉祥与和平,池水清澈,通向明堂,连茅草都不需要修剪,进一步展现了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以及皇家的繁荣与昌盛。

赏析

这句诗以龙凤为象征,展现了皇家的尊贵与吉祥,龙游宫沼,凤游郊,不仅描绘了龙凤的优美姿态,更寓意着皇家的繁荣与昌盛,通过“通水明堂不剪茅”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以及皇家的繁荣景象,整句诗意境优美,寓意深远,富有诗意和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谢朓在游览东田时所作,东田是南朝时期的一处名胜,位于建康(今南京)附近,谢朓在游览过程中,被这里的山水美景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自然美景和皇家气象的诗歌,在诗中,他通过描绘龙凤呈祥、自然和谐的美好画面,表达了对皇家繁荣与昌盛的赞美之情,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