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途夜吟
唐·韦庄
朝回未觉归途晚,斗柄西移揭角根。
月照花林皆似霰,风吹竹叶自成喧。
闲吟一曲无人和,独对青灯酒半温。
此夜相思君不见,空余清梦绕梁园。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从朝廷归来还未觉得路途已晚,北斗星的斗柄已经向西移动,揭开了夜空的角宿之根,月光照耀下的花林如同散落的冰霰,微风吹动竹叶发出自然的声响,我悠闲地吟诵一首诗却无人应和,独自面对着微弱的灯光,酒也只剩半温,这个夜晚我对你的思念你无法看见,只留下清梦在梁园周围盘旋。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韦庄归途中的夜景与心境,首句“朝回未觉归途晚”表达了诗人因忙于国事而不觉天色已晚;次句“斗柄西移揭角根”以天象变化暗示时间流逝,同时增添了画面的广阔与深邃,后两句则通过月照花林、风吹竹叶的细腻描写,以及无人应和的孤独吟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淡的哀愁。
赏析
韦庄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归途夜景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诗中“月照花林皆似霰”一句,以月光下的花林比喻为冰霰,既描绘了月夜的清冷美丽,又寓含了诗人内心的清冷与孤寂,而“风吹竹叶自成喧”则通过自然之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中的生动与和谐,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捕捉与深刻感悟,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韦庄作为“花间派”代表作家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韦庄在唐朝末年担任官职期间,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与五代十国的纷争,对国家的兴衰、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这首诗中,他或许是在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工作,归途中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美丽,同时内心也涌动着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与对时局的忧虑,通过描绘归途中的自然景色与个人心境,韦庄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人墨客的高洁情操与深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