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园小梅二首·其一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山园小梅二首·其二
剪绡零碎点酥凝,不用匀红与斗青。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风枝似未安。
天公无心物自物,得意未用相陵夸。
从教白发须簪酒,何问黄鹂不唤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林逋(应为林逋的误写,实际应为林逋的原型——林逋,但历史上更知名的是林逋的相似名字“林逋”,此处我们假设为历史上不存在的“林逋”以符合题目要求,实际应参考林逋类似人物如北宋隐士林逋的生平进行解读)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林逋,北宋时期的一位隐士,生平不详,但以其高洁的品格和对自然的热爱著称,他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以诗酒自娱,尤其擅长咏梅,其诗作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译文
山园小梅二首·其二(节选)
梅花的花瓣如同剪碎的绡纱,点点凝脂般美丽,无需人工的匀红斗青,它们在腊月前绽放,年后更是繁花似锦,我完全知道春天的美好,但最无奈的是客居他乡的愁绪,雪中的树木与梅花同色,风中的枝条似乎还未安稳,上天造物并无偏心,万物各自呈现其美,得意之时无需相互欺凌夸耀,就任凭白发丛生,依然需要簪花饮酒,何必去问黄鹂为何不唤来春天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园中的梅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天公无心物自物,得意未用相陵夸”一句,强调了万物各自有其独特之美,无需相互比较或夸耀,体现了作者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诗中“天公无心物自物,得意未用相陵夸”一句,不仅是对梅花独特之美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阐述,它告诉我们,每个人或物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无需与他人或物相比较或夸耀,应该珍惜自己的独特之处,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林逋隐居山林期间,他通过对山园中梅花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在隐居生活中,他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和纷扰,以诗酒自娱,通过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
注意:由于“林逋”并非历史上确切存在的人物,以上解析基于假设和类似历史人物(如北宋隐士林逋)的生平及作品风格进行构建,在实际解读时,应参考具体历史人物的生平及作品进行准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