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杜甫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近者窥镜颜色衰,每畏照影忽生愁。
远别肠断流泪眼,咫尺江山已隔陬。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落花萦帘拂床席,亦有飘泊沾泥沙。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虽然“落花萦帘拂床席,亦有飘泊沾泥沙”并非全诗中最著名的两句,且全诗较长,但为保持完整性,此处呈现全诗,而这两句实际上可能出自杜甫的其他作品或后人辑佚时的误植,但在广泛流传的版本中,它们常被与杜甫的《春望》等作品相联系或误认为是其中的一部分,为便于解析,以下将基于这两句进行展开,同时结合杜甫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译文
落花缠绕着窗帘,轻轻拂过床席,也有那些飘零的花朵,不幸沾染了泥沙。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落花的两种不同命运:一种是被温柔地萦绕在窗帘和床席之间,显得优雅而凄美;另一种则是被无情地抛洒在泥沙之上,显得落魄而凄凉,这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境遇的隐喻。
赏析
这两句诗以落花为喻,生动地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差异,前一句“落花萦帘拂床席”描绘了一种优雅、宁静的美,仿佛落花也在享受着室内的温馨与安宁;而后一句“亦有飘泊沾泥沙”则突然转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充满苦难与不幸的世界,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不可预测性。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的确切出处存在争议,但结合杜甫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来看,它们很可能反映了杜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亲身经历了战乱、饥荒、流离失所等种种苦难,这些经历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思想和情感,也促使他创作出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境遇的诗歌作品,这两句诗可以看作是杜甫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差异的深刻感悟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