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春词
唐·韦庄
杏花看红不看白,
十日忙杀游春车。
谁家年少足风流,
红鞍白马紫丝缰。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杏花盛开时,人们只观赏那鲜艳的红色,而不怎么留意纯洁的白色,在这春意盎然的十天里,出游赏春的马车络绎不绝,异常繁忙,哪家的少年郎如此风流倜傥,骑着装饰着红鞍白马,系着紫色丝缰绳的骏马,在春光中畅游。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人们争相出游赏花的热闹景象,特别是杏花盛开时节的盛况,首句“杏花看红不看白”突出了人们对杏花红色的偏爱,次句“十日忙杀游春车”则形象地描绘了游春车辆的繁忙景象,后两句则通过描绘一位风流少年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春游的欢乐氛围。
赏析
韦庄的这首《游春词》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唐代春日里人们出游赏花的盛况,首句“杏花看红不看白”不仅点明了赏花的主题,还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人们对杏花红色的喜爱,这种偏爱或许与红色所象征的热情、活力有关,次句“十日忙杀游春车”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游春车辆的繁忙景象,展现了人们对春日美景的向往和热爱,后两句则通过描绘一位风流少年的形象,为全诗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首诗中,我们却看不到丝毫的悲观和绝望,反而感受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这可能与韦庄个人的性格和经历有关,他虽身处乱世,但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美好和乐趣,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即人们在战乱中寻找片刻的安宁和欢乐,通过出游赏花等方式来释放内心的压力和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