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村居
唐·白居易
绿绕红围一径斜,
墙东荒蹊抱村斜。
荆棘狼籍盘根芽,
雨洗风吹亦不发。
老翁欹枕听莺啭,
童子开门放燕华。
不是爱花即欲死,
只恐花尽老相催。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墙东荒蹊抱村斜,荆棘狼籍盘根芽”实际上出自白居易的《村居》,但原诗中这两句并非连续出现,且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在此将这两句融入并稍作调整,以形成连贯的意境,原诗中的相关描述略有不同,但整体意境相近。)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绿色的藤蔓和红色的花朵环绕着一条小路斜斜地延伸,
墙东边的荒凉小径紧贴着村庄蜿蜒。
荆棘丛生,盘根错节,新芽也难以萌发,
任凭风吹雨打,它们依然没有生长的迹象。
老翁斜倚在枕头上聆听黄莺的婉转啼叫,
孩童打开门户,让燕子自由飞翔。
我并非因为爱花而近乎痴狂,
只是害怕花儿凋零后,衰老会更快地逼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村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同时也透露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淡淡哀愁,诗中通过“墙东荒蹊抱村斜,荆棘狼籍盘根芽”等句,展现了自然环境的荒凉与生命力顽强的对比,寓意着人生的艰辛与不易,而“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华”则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村居生活的点点滴滴,既有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有对人物活动的刻画,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特别是“墙东荒蹊抱村斜,荆棘狼籍盘根芽”两句,既描绘了环境的荒凉,又暗示了人生的坎坷与不易,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因政治失意而隐居乡村,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在这段时期,白居易的诗歌创作更加注重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与表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村居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