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中与幽人对酌
唐·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手抚孤松盘桓久,早知骨鲠撄时忌。
何似山林道迹高,此生逍遥任去留。
(注:“早知骨鲠撄时忌,何似山林道迹高”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白已知的某一完整诗作中,可能是后人根据李白诗歌风格及思想内容创作的融合句或是对李白某种隐逸思想的概括,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一首假想的“山中与幽人对酌”的扩展版中进行分析。)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一生追求自由,热爱自然,其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生、自然、宇宙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
译文
在山中与友人相对饮酒,山花烂漫开放,我们一杯接一杯地畅饮,直到醉意朦胧,当我醉得想要睡觉时,你就先回去吧,如果明天还有兴致,就带着琴再来找我,我抚摸着孤独的松树久久不愿离去,早知这世间多有因直言不讳而招致的忌讳,哪里比得上在山林中隐居,保持高尚的节操,此生逍遥自在,随心所欲。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山中饮酒赏景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早知骨鲠撄时忌,何似山林道迹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险恶、直言遭忌的深刻认识,以及向往山林隐居、保持高洁情操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人以酒会友,以诗抒情,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超脱,特别是“早知骨鲠撄时忌,何似山林道迹高”两句,深刻反映了李白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他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品质。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结合李白的生平事迹和诗歌风格,可以推测这样的作品可能源于李白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黑暗的深刻认识,李白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因直言不讳而遭贬谪,晚年更是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对于山林隐居、远离尘嚣的生活有着强烈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思想情感的体现。
虽然“早知骨鲠撄时忌,何似山林道迹高”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白某一完整诗作,但通过将其融入一首假想的诗中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和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