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朝代:清代
作者:黄遵宪
天地有心扶社稷,朝廷无意得英豪。
百年人事如翻掌,四海苍生望拔毛。
老去功名空自惜,生来骨相本粗豪。
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早年曾赴日留学,后历任驻日、英、美等国参赞、总领事等职,亲身经历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重大历史事件,黄遵宪的诗作风格独特,多抒发爱国忧民之情,反映社会现实,被誉为“诗界革命”的巨擘。
译文
天地似乎有意扶持国家的安危,但朝廷却似乎无意去识别和重用英才。
百年来的人事变迁如同翻掌一般迅速,天下的百姓都渴望得到救助。
我年岁已老,对于未实现的功名只能暗自惋惜,天生的骨相本就粗犷豪放。
将来如果有机会实现我的凌云壮志,我定要笑那黄巢也不算真正的英雄好汉。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朝廷不能善用人才的愤慨,首句“天地有心扶社稷”寓意自然法则和天道正义倾向于维护国家的稳定,但“朝廷无意得英豪”则揭示了朝廷在选拔和重用人才方面的缺失,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绘了人事变迁的迅速和百姓的苦难,以及诗人对自己未竟功名的遗憾和对未来壮志的期许。
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和激昂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天地有心扶社稷,朝廷无意得英豪”两句,对比鲜明,寓意深刻,既表达了对天地正义的信仰,又批判了朝廷的昏聩无能,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揭露,又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是一首充满爱国忧民情怀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清时期,当时国家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黄遵宪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国家命运的危殆和朝廷的腐败无能,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朝廷不能善用人才的愤慨,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展现了他不屈不挠、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