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的解释

梦梦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史

明代:杨继盛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

忠臣不畏死,故能立天下之大节;

壮士不贪生,乃能成世间之奇功。

(注:“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杨继盛某一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作,而是后人根据其事迹与精神提炼或化用的句子,用以赞扬其刚正不阿、勇于担当的高尚品质,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一首虚构的“咏史”诗中,并模拟杨继盛的风格与思想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杨继盛(1516年-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人,明代著名谏臣、诗人,他为人正直无畏,敢于直言进谏,因弹劾严嵩十大罪状而遭陷害入狱,最终惨遭杀害,杨继盛的诗作多抒发忠贞不渝、忧国忧民之情,其人格魅力与文学成就均为人称颂。

译文

我以铁一般的肩膀担起道义的重任,以精妙的文笔书写文章。

万古不变的纲常伦理我扛在肩上,脊梁如铁般坚硬,直面苍天无愧于心。

忠诚的臣子不惧怕死亡,因此能够树立起天下最大的气节;

英勇的战士不贪恋生命,所以能够成就世间非凡的功勋。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担当的崇高追求,以及面对强权不屈不挠、坚守正义的精神风貌。“铁肩担道义”象征着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与道德使命,“妙手著文章”则体现了其文学才华与对真理的追求。“万古纲常担上肩”强调了维护传统道德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脊梁铁硬对皇天”则展现了其面对皇权与压力时的坚定与无畏。

赏析

这首诗以凝练的语言、强烈的情感,展现了杨继盛作为一位忠臣与文人的高尚品质,通过“铁肩”、“妙手”、“脊梁铁硬”等意象,生动描绘了诗人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形象,诗中也蕴含了对忠臣烈士的赞美与敬仰,以及对正义事业的坚定信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与震撼力。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杨继盛的实际生平与事迹为这首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与背景,在明代中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杨继盛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国家危亡之际,必须挺身而出,以忠诚与智慧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他的遭遇与坚持,正是这首诗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核:在逆境中坚守正义,勇于担当,以铁肩担道义,以妙手著文章,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