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何恨为龚胜,来世谁能知少连。的释义

梦梦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龚胜祠

朝代:清代

作者:屈大均

此生何恨为龚胜,来世谁能知少连。

汉节已随流水去,楚魂犹自绕山巅。

千秋遗爱在民牧,万古流芳在史篇。

祠宇荒凉人迹少,独留松柏伴寒烟。

作者简介

屈大均(1630年-1696年),字翁山、介子,号莱圃,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之称,屈大均早年投身抗清斗争,失败后削发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余,中年还俗,更名大均,曾游历西北,晚年定居南京,藏书数万卷,著述甚丰。

译文

这一生有什么遗憾呢,就像龚胜那样坚守气节;来世又有谁能理解像少连那样的贤人呢?汉朝的使节已经随着流水消逝,但楚国的魂魄仍然在山巅缭绕,千百年来,他留下的仁爱在民众心中永存,万古流芳在历史篇章中传颂,龚胜的祠宇如今荒凉,人迹罕至,只有松柏在寒冷的烟雾中陪伴着他。

释义

龚胜:西汉末年官员,以气节著称,王莽篡位后,他绝食而死,以明志节。

少连:古代贤人,事迹不详,此处借指坚守道德、不为世俗所知的贤人。

汉节:汉朝使臣所持的符节,象征国家的尊严和使臣的使命。

楚魂:此处借指龚胜的魂魄,因龚胜曾任职楚地,故以楚魂称之。

民牧:指治理民众的人,即官员。

赏析

这首诗是屈大均为龚胜祠所作,表达了对龚胜坚守气节、不为新朝所屈的赞美和敬仰,首联以“此生何恨为龚胜,来世谁能知少连”开篇,既点明了龚胜的坚贞不屈,又表达了对贤人不为世所知的遗憾,颔联“汉节已随流水去,楚魂犹自绕山巅”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龚胜的忠诚和魂魄长存的精神,颈联“千秋遗爱在民牧,万古流芳在史篇”则进一步强调了龚胜的仁爱精神和历史地位,尾联“祠宇荒凉人迹少,独留松柏伴寒烟”则以祠宇的荒凉和松柏的陪伴,反衬出龚胜的孤独和伟大。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屈大均对龚胜的敬仰和对其气节的认同有关,屈大均作为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和诗人,亲身经历了国家的动荡和变迁,对忠臣义士的敬仰和赞美成为他诗歌中的重要主题,在游历过程中,他来到龚胜祠,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敬仰和感慨的诗篇,通过这首诗,屈大均不仅表达了对龚胜的赞美和敬仰,也寄托了自己对忠臣义士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