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绝命诗
朝代:宋
作者:文天祥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无志何劳悲庙黍,得仁更不食山薇。
孤臣孽子何足道,尺二秀才岂堪为!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绍兴三十二年(1259年),元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次年除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改江西提点刑狱,旋升尚书左司郎官,兼枢密院事,又除右正言、殿中侍御史,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因母丧回庐陵,辞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宋廷命文天祥知平江府,赴临安(今浙江杭州)赴任,次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与元军议和,因坚决反对议和,被元军扣留,后于北方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有《文山诗集》《文山词集》《指南录》《正气歌》等传世。
译文
孔子教导我们要成就仁德,孟子说要坚守道义,
只有道义尽到了,仁德才会到来。
我们读圣贤之书,究竟是为了什么?
从今以后,我才能无愧于心!
没有志向何必为宗庙的黍稷而悲伤,得到仁德更不会去吃山中的薇菜。
我这个孤臣孽子哪里值得说道,区区一个秀才又怎能担当重任!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文天祥对于仁与义的坚守,以及对于自身命运的坦然接受,他通过引用孔子和孟子的言论,强调了自己对于道义和仁德的追求,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于个人命运的坦然。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被元军俘虏后所写,表达了他对于仁与义的坚守和对于个人命运的坦然接受,诗中“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一句,直接引用了孔子和孟子的言论,强调了仁与义的重要性,而“无志何劳悲庙黍,得仁更不食山薇”一句,则表达了他对于个人命运的坦然接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文天祥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刻,他深知自己无法逃脱元军的魔爪,但又不愿背叛自己的国家和信仰,他写下了这首绝命诗,表达了自己对于仁与义的坚守和对于个人命运的坦然接受,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的心声,也是那个时代无数仁人志士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