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易程婴岂不知,十年死后未为非。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赵氏孤儿

唐·白居易

冤气凝云暗未开,鸟啼花谢殿荒苔。

沈宁杀敌为君死,不幸终为贼所害。

托孤既尽骨肉恩,报赵宁辞蹈海难。

死易程婴岂不知,十年死后未为非。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冤屈的怨气凝聚成乌云,天空暗淡无光,宫殿荒废,鸟啼花落,长满了青苔,沈宁为了国君杀敌而死,却不幸最终被敌人所害,程婴受托孤儿,已经尽到了骨肉之间的恩情,为了报答赵家,他宁愿蹈海赴难,程婴难道不知道死亡是容易的吗?但他认为,即使十年后死去,自己的行为也不是错误的。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赵氏孤儿的故事,歌颂了程婴等义士的忠诚和勇敢,诗中“冤气凝云”描绘了赵家冤案的氛围,“沈宁杀敌”和“程婴托孤”则分别展现了忠臣和义士的英勇行为,最后两句“死易程婴岂不知,十年死后未为非”强调了程婴为了忠义不惜牺牲生命的决心和信念。

赏析

这首诗以赵氏孤儿的故事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议论,展现了程婴等义士的高尚品质,诗中“冤气凝云”等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通过对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突出了程婴等义士的忠诚和勇敢,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

创作背景

白居易创作这首诗的背景与赵氏孤儿的故事有关,赵氏孤儿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家族的冤案和程婴等义士为赵家复仇的故事,白居易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受到了赵氏孤儿故事的启发,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忠臣义士的敬仰和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