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忘名,人皆易号,唤作蓑衣客。全诗是什么?

梦梦44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蓑衣客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我本忘名人易号,唤作蓑衣潦倒翁。

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

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幽。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生平简朴淡泊,多写山水田园之景,抒发隐逸闲适之情,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反映了晚唐五代时期文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译文

我本来就是一个忘却名利的人,人们随意地给我起了个“蓑衣潦倒翁”的别号,我在千峰顶上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在万象丛中享受着自由,我不与世人争夺宠辱,只将心事寄托给沙洲上的鸥鸟,不知何时我会回到青山之外,那时月光洒满松林,小路幽静而深远。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被称为“蓑衣客”的隐逸者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自由的向往,诗中“我本忘名”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超脱态度,“人皆易号”则反映了世人对他的随意称呼,而“唤作蓑衣客”则点出了他的身份和形象,后几句则进一步描绘了他在自然中的无拘无束和心境的宁静。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隐逸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诗人通过“忘名”、“易号”等词语,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而“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则生动地描绘了他在自然中的自由生活,后两句则通过“不向人间争宠辱”和“只将心事付沙鸥”等句子,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亲近,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自身的经历有关,李中作为一个淡泊名利的文人,可能在生活中遭遇了一些挫折或不如意的事情,从而产生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通过描绘一个被称为“蓑衣客”的隐逸者的生活状态,来表达自己对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自由的向往,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风气,即文人墨客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在题目和内容上都与“蓑衣客”紧密相关,但在历史上可能并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这首诗的确切作者和创作背景,以上分析仅是基于诗歌本身的内容和风格进行的推测和解读。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