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柳絮
唐·雍裕之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已纵柔条萦客棹,更飞狂絮扑旗亭。
年来颜色衰多少,飘落人间半委尘。
作者及朝代
雍裕之,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具体生平事迹亦不详,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大自然的美丽与哀愁。
作者简介
虽然雍裕之的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善于观察生活、感悟自然的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自然景物的独特韵味,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他的作品中也不乏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显示出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人生智慧。
译文
没有风时柳絮才缓缓飘落到地面,一旦风起,柳絮便漫天飞舞,它们沿着渠道像雪花一样飘落,千万不要让它们靠近我的鬓发,以免生出白发,已经放任柔软的柳条缠绕着客人的船桨,更有疯狂的柳絮扑向旗亭,近年来它们的颜色衰减了多少,大半都飘落在人间,化为尘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柳絮的飘飞,展现了春天的景象,前两句写柳絮的轻盈与随风而动的特点;中间两句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进一步描绘了柳絮的洁白与顽皮;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柳絮命运的感慨,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衰老。
赏析
这首诗以柳絮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哀愁,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将柳絮比作雪花,既突出了其洁白无瑕的特点,又赋予了它顽皮可爱的性格,诗人还通过“已纵柔条萦客棹,更飞狂絮扑旗亭”等句,描绘了柳絮与人的互动,增强了诗歌的趣味性和画面感,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柳絮命运的感慨,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衰老,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刻的哲理内涵。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我们无法得知确切的情况,但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春天游览时,看到柳絮飘飞的景象,触景生情而创作的,诗人通过对柳絮的描绘和感慨,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善于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灵感、抒发情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