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浣溪沙·赠楚云
清·纳兰性德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栏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愁黛空长描不似,舞腰虽瘦学难成。
作者及朝代
作者: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
朝代:清朝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成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其词作“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译文
夕阳斜照,小楼半隐在余晖之中,朱红色的帘子斜斜地挂着,金色的钩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我倚靠在栏杆上,心中满是思绪,却难以言愁。
这时,有一位女子骑马缓缓经过,她妆容淡雅,眉黛轻描,即便是这样简单的装扮,也显得风流倜傥,我试着描绘她紧锁的眉头,却总是画不出那份愁绪;她的腰肢虽瘦,但我学习她的舞姿,却总是难以学成。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一个女子骑马经过的场景,表达了词人对这位女子深深的倾慕和无法企及的遗憾,上片写夕阳下的小楼和词人倚栏无绪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下片则直接描写女子的风姿和词人对她无法模仿的愁绪与舞姿的感叹。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无法触及的遗憾,词中“一半残阳下小楼”一句,既描绘了夕阳下的美景,又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愁黛空长描不似,舞腰虽瘦学难成”两句,则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词人对女子愁绪和舞姿的赞美以及自己无法模仿的无奈,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的内容和情感来看,很可能是纳兰性德在某一时期对某位心仪的女子产生了深深的倾慕之情,但又因种种原因无法接近或得到她,从而产生了深深的遗憾和无奈,这种情感在纳兰性德的词作中并不罕见,他常常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无法触及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