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惭揽笔非清藻,唯庆千龄际帝图。全诗是什么?

小编2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唐·徐坚

天街风色彻皇州,圣泽昭临亿兆秋。

喜见羽仪朝万国,还闻弦管过三幽。

边关自此无烽火,海渚从今罢斥侯。

多惭揽笔非清藻,唯庆千龄际帝图。

作者及朝代

作者:徐坚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徐坚,字元固,浙江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唐代文学家、史学家,开元年间曾任集贤殿学士、太子右庶子等职,参与修撰《唐六典》、《初学记》等重要典籍,徐坚学识渊博,文章典雅,是唐代著名的学者和文人。

译文

皇城的街道上秋风飒飒,圣明的恩泽普照在亿万民众的心头,高兴地看到朝廷的威仪照耀着万国,还听说音乐之声传遍了三幽之地,从此边疆关隘再也没有烽火燃起,海岛和湖泊也从此不再需要斥候巡逻,我惭愧地拿起笔来,自知才疏学浅,写不出清丽的诗篇,只能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千年难遇的盛世,亲眼见证帝业的辉煌。

释义

这首诗是徐坚奉和唐玄宗送张说巡边的和诗,诗中描绘了皇城的繁荣景象,圣恩广被,朝廷威仪远播,边疆安宁,海内晏然,诗人自谦才疏学浅,无法用清丽的文辞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但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盛世,能够亲眼见证帝业的辉煌。

赏析

这首诗以宏大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唐朝盛世的繁荣景象,首联“天街风色彻皇州,圣泽昭临亿兆秋”描绘了皇城的秋风和圣恩的普照,为全诗奠定了庄重而祥和的基调,颔联“喜见羽仪朝万国,还闻弦管过三幽”进一步展现了朝廷的威仪和音乐之声的远播,突出了唐朝的国际地位和文化的繁荣,颈联“边关自此无烽火,海渚从今罢斥侯”则描绘了边疆的安宁和海内的晏然,反映了唐朝的强盛和稳定,尾联“多惭揽笔非清藻,唯庆千龄际帝图”则以诗人的自谦和庆幸之情收束全诗,既表达了对盛世的赞美,也流露出对个人才能的谦逊。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坚在唐玄宗时期,为奉和张说巡边而作的和诗,张说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多次出使边疆,为唐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唐玄宗为表彰张说的功绩,特命群臣作诗以送之,徐坚作为集贤殿学士,自然也在其中,于是创作了这首和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唐朝盛世的繁荣景象,也体现了徐坚对张说功绩的赞美和对盛世的庆幸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