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窗半掩昼始开,几日红梅断消息。出自哪首诗?

春秋7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宋

作者:释文珦

书窗半掩昼始开,几日红梅断消息。

雪后风光浑似旧,水边林影半相失。

空山寂静人踪稀,野鸟啼春自得意。

独坐小轩心自闲,不妨吟眺成幽事。

作者简介

释文珦,字潜夫,自号“无文道人”,南宋末至元初的僧人、诗人,他生于乱世,一生未曾出仕,而是选择隐居山林,以诗酒自娱,释文珦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林隐逸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作品在后世有一定的影响,被收入《两宋名贤小集》等诗集中。

译文

书房的窗户半掩着,直到白天才打开,已经有好几日没有红梅的消息了,雪后的风光仿佛和从前一样,水边的树林影子有一半已经看不清了,空山寂静,人的踪迹稀少,野鸟在春天里自由自在地啼叫,我独自坐在小屋的窗前,心情悠然自得,不妨吟诗远眺,享受这幽静的时光。

释义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隐居山林的宁静生活,首句“书窗半掩昼始开”点明了诗人生活的环境,书房的窗户半掩,透露出一种闲适的氛围,几日红梅断消息”表达了诗人对红梅的思念,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中间两联描写了雪后的自然风光和空山的寂静,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生活的清幽和宁静,尾联“独坐小轩心自闲,不妨吟眺成幽事”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和满足,他独自坐在窗前,享受着这份宁静和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宁静生活,诗人通过描写书房、红梅、雪后风光、空山寂静等元素,营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泊,在尾联中,诗人更是直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闲适和满足,这种情感与前面的景物描写相呼应,使整首诗更加完整和生动。

创作背景

释文珦生活在南宋末至元初的动荡时期,他选择隐居山林,以诗酒自娱,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隐居期间创作的,通过描写山林隐逸生活的宁静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闲适和满足,以及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在乱世之中,诗人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享受这份宁静和美好,实属难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