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水调歌头·秋日游西湖
宋·辛弃疾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镝血雨,铁马渡江流,黄芦卧长坂,衰草遍神州。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著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作者及朝代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作者简介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译文
落日时分,边塞的黄沙被风卷起,胡人正在秋天的草原上打猎,汉家军队列阵十万,战舰耸立如高楼,谁说苻坚的军队投鞭就能渡过长江,回想当年北魏拓跋焘南侵,在瓜步山建起行宫,最终还不是被魏主所杀,北魏军队也败退回国,如今只剩下黄芦苦竹,衰草连天,遍目凄凉的神州大地。
二十多年的经历好似一场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如今闲暇时登上小楼观看新雨初晴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我穿着破旧的荷叶衣,笑着面对西风吹来的寒冷,又一次来到西湖边,我舀尽西江之水,用北斗星做酒器,把天地万物作为宾客,我拍打着船舷独自高歌,全然不知今夕何夕!
释义
这首词上片写作者登临眺望远景,吊古伤今,引起对往昔英雄人物的追忆与缅怀,下片写近处湖上的景色,作者触景生情,抒发自己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笔力遒劲,格调苍凉悲壮,充分表现出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作者登临眺望,远望塞外风光,吊古伤今,引起对往昔英雄人物的追忆与缅怀,下片写近处湖上的景色,作者触景生情,抒发自己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笔力遒劲,格调苍凉悲壮,充分表现出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著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一句,以轻松幽默的口吻表达了作者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乐观,同时也透露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留恋。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辛弃疾虽然心怀壮志,但多次上书请求北伐都未得到回应,反而被朝廷排挤和打压,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游览西湖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词中既有对往昔英雄人物的追忆与缅怀,也有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与无奈,更有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留恋,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辛弃疾的爱国情怀以及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