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愁欹金带枕,暮江深闭木兰船。出自哪首诗?

春秋7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妃怨·夜泊采石江边

唐·张可久

采石江边一棹孤,几千峰翠色相扶。

枫林尽染寒烟暮,橘树微悬夜月孤。

寒夜愁欹金带枕,暮江深闭木兰船。

洞庭波渺人归远,空剩芦花伴客眠。

作者简介

张可久(约1270年—1348年),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代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他的作品以散曲最为著称,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清丽典雅,尤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对后世散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采石江边,一叶孤舟静静地停泊,周围是几千座翠绿的山峰相互依偎,枫林被寒烟笼罩,显得暮色沉沉,橘树上微微悬挂着孤月,寒冷的夜晚,我愁绪满怀,难以入眠,斜倚在镶嵌着金边的枕头上;傍晚时分,木兰船静静地停泊在深深的江面上,紧闭着舱门,洞庭湖的波涛浩渺,归人已远,只剩下芦花在寒风中摇曳,陪伴着我这个孤独的旅人入眠。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采石江边夜泊时的所见所感,前两句通过“一棹孤”和“几千峰翠色相扶”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自然的壮丽,中间两句“枫林尽染寒烟暮,橘树微悬夜月孤”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凄清与孤寂,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愁绪与对归途的遥想,以及芦花相伴的凄凉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江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孤独,诗中“寒夜愁欹金带枕,暮江深闭木兰船”两句尤为动人,既描绘了诗人难以入眠的愁苦,又通过“金带枕”和“木兰船”的意象,增添了诗句的华贵与哀婉,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张可久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出任小吏,却未能实现其政治抱负,他晚年寓居杭州西湖,以诗酒自娱,创作了大量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的散曲和诗词,这首诗《湘妃怨·夜泊采石江边》很可能就是他在一次旅途中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秋夜的江景和内心的愁绪,表达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在寒夜中,他独自面对茫茫江水,内心的孤独与愁苦油然而生,化作了一首动人的诗篇。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