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碧瓦烟昏沈柳岸,红绡香润入梅天”,这两句诗出自清代诗人厉鹗的《春寒》,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春寒
清·厉鹗
碧瓦烟昏沈柳岸,红绡香润入梅天。
笼灯踏雪寻梅影,依旧是、寒水荒滩。
作者及朝代
作者:厉鹗(1692年—1752年)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厉鹗,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是浙西词派中坚人物,与查慎行、钱载齐名,有“浙西三大家”之称,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碧绿的屋瓦在烟雾中显得昏暗,柳岸也沉浸在一片朦胧之中;红色的丝绸(比喻花瓣或春色)带着香气,悄悄地融入了梅雨季节,我提着灯笼,踏着雪去寻找梅花的影子,却发现依旧是寒冷的河水与荒凉的河滩。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寒时节的景象,通过“碧瓦烟昏”、“红绡香润”等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里特有的朦胧美与香气,诗人通过“笼灯踏雪寻梅影”的行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但“依旧是、寒水荒滩”则透露出一种失落与无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现实的感慨。
赏析
厉鹗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春寒时节的独特韵味,诗中“碧瓦烟昏沈柳岸”一句,以“碧瓦”与“烟昏”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静的氛围;“红绡香润入梅天”则以“红绡”比喻春色,通过“香润”一词,将春天的气息生动地描绘出来,后两句“笼灯踏雪寻梅影,依旧是、寒水荒滩”则通过诗人的行动与所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使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厉鹗生活的一个春寒时节,当时他或许正身处一个幽静而略带荒凉的环境中,内心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通过这首诗,他将自己的情感与所见所感融为一体,创作出了这首充满艺术魅力的佳作,这首诗也反映了厉鹗作为浙西词派代表人物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