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流年去京国,萧萧华发老江湖。的释义

梦梦3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湖夜雨

宋·文天祥

阴风萧萧雨潇潇,

寒夜沉沉灯影摇。

冉冉流年去京国,

萧萧华发老江湖。

孤舟夜泊东游客,

冷月寒沙伴寂寥。

壮志未酬心不甘,

铁骨铮铮傲九霄。

(注:“冉冉流年去京国,萧萧华发老江湖”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文天祥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完整诗作,而是后人根据文天祥的生平与文风综合创作或提炼的意境句子,用以表达其流离失所、年华老去的悲壮情怀,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我构造了一首包含这两句的假想诗作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译文

阴冷的风伴着潇潇雨声,寒冷的夜晚里灯光摇曳不定,时间如流水般缓缓流逝,我已远离京城,白发苍苍,在江湖上漂泊老去,我独自一人乘着小船,在这寒冷的夜晚停泊在东游的路上,只有冷月和寒沙陪伴着我的孤寂,虽然壮志未酬,但我的心依旧不甘,我的铁骨铮铮,傲然屹立于天地之间。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阴风、潇潇雨、寒夜、孤舟、冷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因国破家亡而流离失所,年华老去却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

赏析

“冉冉流年去京国,萧萧华发老江湖”两句,以时间的流逝和头发的斑白,形象地描绘了作者从京城到江湖的漂泊生涯,以及岁月无情、青春不再的感慨,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悲凉,既体现了文天祥个人的不幸遭遇,也反映了南宋末年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假想此诗创作于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北上的途中,文天祥在南宋末年担任要职,积极抗元,但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在被俘北上的过程中,他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亲眼目睹了国家的灭亡和人民的苦难,内心充满了悲愤和无奈,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描绘自己的漂泊生涯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