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蒿满眼幸无用,尔纵嚼尽谁尔讥。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1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食荠

唐·杜甫

强饭莼何择,清斋荠亦香。

轮囷行涧底,羸弱走村旁。

斫脍莼丝细,烹羹荠叶长。

一畦春雨足,翠发剪还生。

莫想刀圭药,休寻草木方。

蓬蒿满眼幸无用,尔纵嚼尽谁尔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译文

尽管莼菜和荠菜都是粗食,但勉强吃饱就好,不必挑剔,在清斋的日子里,荠菜也散发着清香,它们在涧底生长得繁茂,我羸弱地走在村旁采摘,将莼菜切成细丝做脍,荠菜的叶子长长的,用来烹羹,只要春雨充足,一畦畦的荠菜就会翠绿茂盛,剪了还会再生,不要去想那些仙丹妙药,也不要去寻找什么草木偏方,满眼都是蓬蒿野草,幸好它们没有什么用处,你即使把它们嚼尽,又有谁会来讥笑你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食用荠菜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粗茶淡饭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中“蓬蒿满眼幸无用,尔纵嚼尽谁尔讥”两句,更是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赏析

这首诗以荠菜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简朴的生活和淡泊的心境,诗中“强饭莼何择,清斋荠亦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食物的淡泊态度,认为无论是莼菜还是荠菜,都能满足他的口腹之需,而“蓬蒿满眼幸无用,尔纵嚼尽谁尔讥”两句,则更是将诗人的超然物外、不慕名利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以蓬蒿自喻,认为它们虽然无用,但正因为无用,所以才能避免被世俗所讥笑,这种思想境界,正是诗人所追求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杜甫经历了战乱流离、仕途坎坷等种种磨难,生活十分困苦,他并没有因此消沉沮丧,反而以更加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在这首诗中,他以荠菜为题材,表达了自己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这种思想境界,正是他在晚年时期所追求和坚守的,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