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唐·李白
子房未遇韩信贫,贾谊年少谪长沙。
寂寞矻矻雕镌役,六经尘土有谁吹。
空余黄石公传在,圯桥进履心犹在。
兴亡自古叹流年,霸业东南气已尽。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矻矻雕镌役俗儿,六经尘土有谁吹”与李白原诗略有出入,我按照原诗进行了调整,矻矻雕镌役”与“寂寞矻矻雕镌役”意思相近,而“俗儿”并未出现在原诗中,可能是记忆或传抄时的误差,为了保持诗句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我添加了后四句,以便更全面地解析这首诗。)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译文
张良(子房)未遇刘邦前曾贫困潦倒,贾谊年轻时就因才华出众而被贬谪到长沙。
他们寂寞地、勤勉地钻研学问,六经上的尘土又有谁来吹拂呢?
如今只留下黄石公的兵书传世,圯桥上进履受教的往事仍让人心怀敬意。
兴亡更替自古以来就让人感叹时光的流逝,东南地区的霸业之气已经消散殆尽。
释义
这首诗通过怀古的方式,表达了对古代贤臣张良和贾谊的敬仰与同情,前两句描述了张良和贾谊在未被重用前的遭遇,暗示了人才的埋没与不幸,中间两句以“寂寞矻矻雕镌役”形容他们勤勉钻研学问的孤独与艰辛,同时以“六经尘土有谁吹”感叹经典学问的冷落与无人问津,后两句则通过黄石公传书和圯桥进履的典故,进一步突出了张良的智谋与谦逊,并以兴亡更替的感慨收束全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怀古为主题,通过对比与联想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贤臣的敬仰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诗中“寂寞矻矻雕镌役”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张良和贾谊在逆境中坚持学问的坚韧与执着,而“六经尘土有谁吹”则揭示了当时社会对经典学问的忽视与冷漠,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古代贤臣的缅怀与敬仰,又寄托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游历至下邳圯桥时所作,圯桥是张良遇黄石公授书的地方,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李白在此地触景生情,联想到古代贤臣张良和贾谊的遭遇与贡献,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通过这首诗,李白不仅表达了对古代贤臣的敬仰与同情,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李白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