厩牧三年厌苦频,况令持斧似行春。的释义

梦梦3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刈禾行

唐·韦庄

厩牧三年厌苦频,况令持斧似行春。

高低戮力同艰食,先后何须论汝勋。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仕于后蜀,曾任前蜀宰相,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含蓄,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在厩牧(饲养牲畜)的岗位上已经厌倦了三年频繁的劳苦,更何况现在还要手持斧头去收割庄稼,仿佛是在春天里巡行一般(实际上却是辛苦劳作),无论是地位高低,大家都齐心协力共同面对粮食短缺的困难,至于谁先谁后,又何必去计较个人的功劳呢?

释义

厩牧三年厌苦频:指诗人在饲养牲畜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三年,对频繁的劳苦感到厌倦。

况令持斧似行春:手持斧头去收割庄稼,虽然看似在春天里巡行,实则是辛苦劳作。

高低戮力同艰食:无论地位高低,大家都齐心协力共同面对粮食短缺的困难。

先后何须论汝勋:至于谁先谁后,又何必去计较个人的功劳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厩牧岗位上的辛苦经历,以及后来参与收割庄稼的情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艰辛和人民的团结互助精神,首句“厩牧三年厌苦频”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厌倦情绪,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况令持斧似行春”则以看似轻松实则沉重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手持斧头收割庄稼的情景,与春天的巡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劳作的艰辛,后两句“高低戮力同艰食,先后何须论汝勋”则进一步强调了团结互助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韦庄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忧虑和对人民团结互助精神的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个人在仕途上的挫折和对生活的无奈,以及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乐观态度和人文关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