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李中
古来一饭皆论报,何日王孙遂有金。
长把菱花照孤影,自惊云鬓改秋心。
空庭月色侵帘冷,满地花阴拂座深。
几度闲吟思旧事,离肠愁杀白头吟。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中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中,晚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唐末至五代初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世事的感慨,李中的作品在《全唐诗》中有收录,虽然不算特别知名,但其诗作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译文
自古以来,即便是受人一餐之恩也要报答,但不知何时王孙贵族才能拥有财富呢?我常常拿着镜子照看自己的孤单身影,惊讶地发现鬓发已经因秋意而斑白,空旷的庭院中,月光侵入帘内带来寒意,满地的花阴深深地拂过座位,我多次闲来吟诵思念往事,离别的愁绪简直要杀死我这白头人了。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贫富不均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愁苦,首句“古来一饭皆论报”强调了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但“何日王孙遂有金”则透露出对现实社会贫富悬殊的不满,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绘自身孤独、衰老的形象,以及周围环境的凄清,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愁绪。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细腻,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联以“一饭之恩”与“王孙有金”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个人的无奈;颔联通过“菱花照孤影”与“云鬓改秋心”的描绘,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的孤独与衰老;颈联则以“月色侵帘冷”与“花阴拂座深”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往事的思念与离愁别绪,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语言优美而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李中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贫富悬殊加剧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可能亲身经历了贫困与孤独的折磨,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刻的不满与无奈,他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感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贫富不均的深刻认识与批判,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