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李商隐
卓郑簪裾密作林,相如贫病强来临。
璧池清晓拂尘喧,石渠闲夜引松吟。
若共门人多一醉,一生愁恨不复深。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卓文君与郑子真这些高雅之士的簪裾(代指士人)密集如林,司马相如虽然贫病交加,但仍然勉强前来参加聚会,清晨时分,在璧池边拂去尘埃与喧嚣,夜晚则在石渠边聆听松涛吟唱,如果能与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多醉几场,那么一生的愁恨或许就不会那么深沉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与高雅之士的聚会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超脱世俗愁苦的向往,首句“卓郑簪裾密作林”描绘了士人聚集的盛况,次句“相如贫病强来临”则以司马相如自比,表达了诗人虽处困境但仍坚持参与的精神,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清晨和夜晚的自然景象,以及与朋友共醉的愿望,寄托了诗人对超脱尘世愁苦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卓文君、郑子真和司马相如等历史人物为引子,巧妙地构建了一个高雅而略带哀愁的聚会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既展现了士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又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愁苦的向往,诗中“璧池清晓拂尘喧,石渠闲夜引松吟”两句,以清新的自然景象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代,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和排挤,内心充满了愁苦和无奈,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病中无聊的时刻,回忆起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从而产生了对友情的怀念和对超脱世俗愁苦的向往,通过这首诗,诗人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