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士得采衣如昼锦,人瞻归马若天仙”,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王介甫知江宁》,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送王介甫知江宁
宋·梅尧臣
镊白悲秋短,留宾送日长。
士得采衣如昼锦,人瞻归马若天仙。
风高帆影疾,江阔浪花扬。
想得清吟处,多应忆醉乡。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存诗约二千九百多首,内容广泛深刻,形式多样,语言朴素自然,有《宛陵先生集》。
译文:
我因悲秋而觉得白发增多,时光短暂,于是挽留宾客一同送别这漫长的日子,士子们得到官服如同白天穿着华丽的锦袍,人们瞻望你归来的马匹如同看到了天仙一般,风高帆影疾速前行,江面宽阔浪花飞扬,想必你在清吟之时,也会常常忆起我们共度的醉乡时光。
释义:
这首诗是梅尧臣送别友人王介甫(即王安石)去江宁任职时所作,诗中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和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士得采衣如昼锦,人瞻归马若天仙”两句,用华丽的比喻形容了王介甫得到官职后的荣耀和人们对他归来的期盼。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和氛围,诗人以“镊白悲秋短”开篇,表达了自己因悲秋而感到的时光短暂和白发增多的无奈,接着以“留宾送日长”引出送别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留恋,中间两句“士得采衣如昼锦,人瞻归马若天仙”用华丽的比喻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王介甫得到官职后的荣耀和人们对他归来的期盼,最后两句“风高帆影疾,江阔浪花扬”以景结情,既描绘了江面的壮阔景象,又暗含了诗人对友人未来前程的美好祝愿,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梅尧臣在送别友人王介甫去江宁任职时所作,当时王介甫即将离开京城前往江宁任职,梅尧臣作为他的好友和同僚,自然对他充满了不舍和祝福,于是写下了这首送别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士人对于官职和荣誉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