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侵骐骥应方瘦,蠹满楩楠岂易荣。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李商隐

瘴气长遮万里天,江声不断九秋烟。

寒侵骐骥应方瘦,蠹满楩楠岂易荣。

病卧动经秋窨窨,愁吟多过夜迢迢。

不知更许凭阑否,月上东风第一枝。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他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诗风独特,构思新奇,情感真挚而深沉,常用象征、比兴等手法,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作者简介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的才华出众,但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卷入政治斗争,未能得到重用,他的诗歌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译文

瘴气弥漫,遮蔽了万里长空;江水滔滔,伴随着九秋的烟雾。

寒冷的侵袭让骏马日渐消瘦,蠹虫侵蚀让楩楠大树难以繁茂。

我因病卧床,度过了漫长的秋天,心情沉闷;忧愁的吟咏,常常持续到深夜。

不知道是否还能允许我凭栏远眺,看那东风中第一枝绽放的花朵。

释义

首联描绘了环境的恶劣,瘴气和江声象征着社会的黑暗和动荡,颔联以“寒侵骐骥”和“蠹满楩楠”比喻个人遭遇的困境和挫折,暗示了诗人自身的遭遇,颈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因病卧床的无奈和忧愁,尾联以“凭阑”和“东风第一枝”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个人境遇,表达了诗人对晚唐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使得诗歌意境深邃而富有哲理,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将个人的忧愁和苦闷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身体欠佳的时期,晚唐社会的动荡和腐败让诗人深感失望和无奈,而个人的遭遇也让他倍感痛苦和压抑,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忧愁,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现实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