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附加句(注:此句并非原诗内容,但为符合题目要求,假设为诗人对某事物或人的评价)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早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他一生穷愁潦倒,官运不济,但诗才横溢,以苦吟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写荒凉枯寂之境,擅长五律,以铸字炼句取胜,追求言外之意。
译文
(原诗部分)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僧人正敲着月下寺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不久还要回来,我们约定日期,绝不失约。
(附加句)
(假设译文)其才华与风雅之气无与伦比,但在当年却未能得到应有的珍视。
释义
(原诗部分)
此诗描绘了诗人访友未遇,却欣赏到友人幽居环境的清幽雅致,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附加句)
此句表达了对某人或某事物才华的高度赞扬,同时对其在当年未得到应有重视表示遗憾。
赏析
(原诗部分)
贾岛的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幽远的画面,通过“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和细腻感受,全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诗人苦吟精神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附加句)
此句以“气吞风雅妙无伦”高度评价了某人或某事物的才华与风雅,而“碌碌当年不见珍”则透露出一种对时代或社会未能珍视这种才华的遗憾和无奈,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使读者对诗人所赞扬的对象产生更深的敬意和同情。
创作背景
贾岛在唐代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追求诗歌的精炼和意境的深远,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或隐居期间,访问友人李凝的幽居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友人幽居的清幽环境,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附加句可能是诗人在创作此诗时,对当时社会未能珍视某些真正有才华之人的感慨和反思,这种感慨和反思,也体现了诗人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