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论诗五首·其二
唐·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言诗似冰霜国,或道词如锦绣丛。
每疑贤圣世间有,岂独古出今则不。
信道天开地辟日,人间曾有此人无。
作者及朝代
赵翼,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字云崧(一作耘松),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官至贵西道,嘉庆十五年(1810年),卒,年八十四,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性灵派三大家”,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作者简介
赵翼生于清代中期,自幼聪颖,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镇安知府等职,他学识渊博,诗文俱佳,尤其在史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赵翼的诗风清新自然,不拘一格,强调个性表达,反对模拟古人,对清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译文
我常常怀疑世间真的有贤圣之人存在,难道只是古代有,而今天就没有了吗?
释义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贤圣之人的存在与否的疑惑,他认为,古代有贤圣之人,但今天是否还有则值得怀疑,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贤才难觅的感慨。
赏析
这句诗是赵翼对贤圣之人的深刻思考,在古代,贤圣之人被视为道德的楷模和智慧的化身,但赵翼却对此表示了怀疑,他认为,如果贤圣之人真的存在,那么他们不应该只出现在古代,而应该存在于每一个时代,这种怀疑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贤才难觅的感慨,也体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人才辈出的期待,这句诗也反映了赵翼独立思考、不盲从古人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翼在论诗时所作,旨在表达他对诗歌创作和人才辈出的看法,清代中期,文学界存在着模拟古人的风气,赵翼对此表示不满,他认为,诗歌创作应该注重个性表达和创新精神,而不是盲目地模仿古人,他在这首诗中提出了“每疑贤圣世间有,岂独古出今则不”的疑问,旨在鼓励人们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为文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句诗也反映了赵翼对当时社会贤才难觅的感慨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