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龙移海去遗天漏,蚓得泥深乐地穿。
云气半开新瀑响,松风一径晚凉天。
幽人自爱山中宿,月满松风径更鲜。
作者及朝代:此诗出自明代诗人李时中之手。
作者简介
李时中,明代文学家、诗人,生平具体年份不详,但以其才华横溢、诗风清新脱俗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山水,抒发个人情感,风格上既有唐宋诗人的遗风,又融入了明代文人特有的闲适与淡泊,李时中善于从日常景物中提炼诗意,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然之美,同时寄托自己的情感与哲思。
译文
龙离开大海时仿佛遗留下了天空的漏洞,而蚯蚓则在深厚的泥土中快乐地穿梭,云雾半开,新瀑轰鸣,松林间的小径上晚风带来丝丝凉意,隐士自得其乐于山中居住,当月光洒满松风小径时,景色更加清新宜人。
释义
首句“龙移海去遗天漏”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种宏大的自然变迁景象,寓意着自然界的神秘与不可预测;次句“蚓得泥深乐地穿”则转而描写微小生命的自在与快乐,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多样性的关注,后两句通过描绘山中幽静的自然环境和隐士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理解,前两句的宏大与微小,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广阔与细腻,也隐喻了人生中的不同境遇与追求,后两句则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状态,传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李时中在一次游历或隐居期间所作,面对壮丽的山川和宁静的自然环境,诗人内心深受触动,于是将所见所感化为诗句,诗中流露出的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明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心灵宁静的普遍心态,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诗人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哲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