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思秋水龙泉冷,士叹中原虎穴深。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3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思

唐·罗隐

客思秋水龙泉冷,士叹中原虎穴深。

孤雁几时归渚翼,断鸿何处送寒音。

生涯已逐沧浪去,世事犹随白日沉。

莫向樽前更惆怅,此生终是负初心。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依附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犀利,讽刺深刻,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多有揭露和批判,同时他的诗作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译文

客居他乡的我,思念着如秋水般清冷的龙泉,士子们哀叹中原之地如同虎穴般深不可测,孤独的大雁何时能归巢展翅,失群的鸿雁又在哪里发出凄凉的叫声,我的生涯已经随着流水远去,世间的纷扰依旧随着白日的沉沦而消逝,不要在酒杯前再增添惆怅,这一生终究还是辜负了最初的理想。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客居生活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以及对中原局势动荡不安的忧虑和感叹,诗人通过“秋水龙泉冷”和“中原虎穴深”的意象,描绘了自己内心的孤寂和对时局的担忧,诗中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初心的辜负感。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首联“客思秋水龙泉冷,士叹中原虎穴深”以景寓情,既描绘了秋日的清冷,又隐喻了时局的险恶,颔联“孤雁几时归渚翼,断鸿何处送寒音”则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凄凉的氛围,颈联“生涯已逐沧浪去,世事犹随白日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纷扰的感慨,尾联“莫向樽前更惆怅,此生终是负初心”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自责的情绪,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复杂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士人阶层普遍感到前途渺茫,罗隐作为一位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的士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晚唐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这首诗不仅反映了罗隐个人的思想情感,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