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老树
宋·刘克庄
不惜以材同失地,好留更老共支天。
根蟠地脉何曾断,枝拂云霄几度迁。
汉苑风烟长自暖,秦城花柳为谁妍。
只今樵牧知何限,独倚斜阳看古绵。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四度入朝为官,又四度罢黜,晚年致力于编纂地方志,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等,刘克庄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温婉细腻的一面,其词作亦颇有成就,被誉为“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不惜牺牲自己的材质来守护这片土地,只愿能更加老练地共同支撑起这片天空,树根深深扎入地脉,从未断绝,树枝轻轻拂过云霄,经历了多次变迁,汉朝的园林风烟依旧温暖如初,秦朝的城池花柳又为谁而娇艳?如今砍柴放牧的人知道多少呢?只有我独自倚靠在夕阳下,凝视着那古老的绵延不绝的景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棵老树的坚韧不拔和历经沧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首联“不惜以材同失地,好留更老共支天”直接点题,突出了老树不惜牺牲自己也要守护土地的决心,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老树的根脉和枝叶,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进一步强化了老树的坚韧和长寿,尾联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老树的敬仰和孤独守望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老树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诗中“不惜以材同失地”一句,既表现了老树的牺牲精神,也暗示了诗人在仕途中的坎坷经历,而“好留更老共支天”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坚韧不拔的信念,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老树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克庄的仕途经历有关,刘克庄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入朝为官又多次罢黜,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他通过描绘一棵老树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迁以及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过去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