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古松
唐·李咸用
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隈。
鹤栖何代色,龙卧几春苔。
一时封植由谁力,万古樵莱偶自全。
若使当时无剪伐,至今犹作栋梁材。
作者简介
李咸用,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他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以诗文著称,李咸用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抱负、感叹世事无常,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描绘,他的作品风格质朴自然,语言简练明快,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高高的山岩之上,郁郁葱葱的古松挺立,它们深深地扎根在幽深的涧水旁,鹤鸟栖息其上,不知历经了多少年代,龙蛇盘踞其下,春苔覆盖了几度春秋,这些古松一时的栽种与保护,不知是谁的力量所为;但它们能够历经万古,免受刀斧砍伐,却只是偶然得以保全,假使当初没有人来砍伐它们,那么这些古松至今仍将是栋梁之材。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古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首联和颔联描绘了古松的高大、古老和生命力,颈联则通过“一时封植”与“万古樵莱”的对比,揭示了古松得以保全的偶然性,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古松作为栋梁之材的价值,以及被砍伐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以古松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敬畏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隈”等句,生动地描绘了古松的高大、挺拔和生命力;“一时封植由谁力,万古樵莱偶自全”等句,则通过对比和反问,揭示了古松得以保全的偶然性和世事的无常,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自身的经历有关,李咸用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用和赏识,他通过对古松的描绘和感慨,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现实,即许多有才华的人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得到应有的机会和待遇,只能像古松一样在默默无闻中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