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风雨虢山夜,树石号作鬼神悲。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3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虢山夜雨

唐·韦应物

至今风雨虢山夜,树石号作鬼神悲。

寒云黯黯迷远道,落叶纷纷满荒陂。

野旷人稀行路苦,山深林密鸟飞迟。

独怜此地多幽景,却恨无人共此时。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因仕途不顺,辞官隐居,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深沉细腻,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直到现在,虢山的夜晚仍然风雨交加,树木和石头在风雨中发出悲鸣,仿佛鬼神也在哀伤,寒冷的乌云遮蔽了远方的道路,落叶纷纷扬扬地洒满了荒芜的斜坡,原野空旷,人烟稀少,行走在这样的路上倍感艰辛;山林深邃,树木茂密,鸟儿飞行也变得迟缓,我独自怜爱这里幽静的美景,却遗憾没有人能与我一同欣赏这美好的时刻。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虢山夜晚的风雨、树石的悲鸣、寒云迷道、落叶满坡等景象,营造出一种荒凉、凄清的氛围,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美好事物无人共赏的遗憾。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虢山夜晚的风雨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至今风雨虢山夜,树石号作鬼神悲”一句,不仅写出了自然景象的壮观,更通过“鬼神悲”的拟人手法,赋予了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通过“寒云黯黯”、“落叶纷纷”等词语的运用,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和孤寂,在结尾处,诗人以“独怜此地多幽景,却恨无人共此时”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遗憾,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应物的个人经历有关,韦应物早年仕途不顺,辞官隐居后,常常独自游历山水之间,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在游历虢山时,他或许被这里的风雨景象和荒凉氛围所触动,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孤独和遗憾的诗歌,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应物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