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思乡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昔看故国光常满,今望天涯势似偏。
几度思归还把酒,不知何处是归年。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慨,尤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与思乡之情,李中的作品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但因其生平事迹记载不多,故具体成就与影响多体现在其诗作之中。
译文
曾经眺望故乡,觉得月光总是那么圆满明亮;如今远望天涯,却感觉地势都仿佛偏向了远方,多少次想要归乡都只能举杯独酌,却不知何时才能真正回到那魂牵梦绕的故乡。
释义
首句“昔看故国光常满”回忆了诗人过去在故乡时,对家乡月光的深情眷恋,象征着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与怀念,次句“今望天涯势似偏”则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后,对远方家乡的遥望与无奈,感觉连地势都仿佛与自己作对,难以归乡,后两句“几度思归还把酒,不知何处是归年”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无奈,多次想要归乡却只能借酒消愁,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归乡之梦。
赏析
这首诗以“思乡”为主题,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情感变化,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与无奈,首句与次句通过“光常满”与“势似偏”的对比,巧妙地展现了诗人内心对家乡的深情与对现实的无奈,后两句则通过“思归还把酒”与“不知何处是归年”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与归乡无望的悲凉,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个人的经历有关,李中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可能因战乱、仕途不顺等原因而远离家乡,长期漂泊在外,这种长期的离家生活使得诗人对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与怀念之情,从而创作出了这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作,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存在的思乡情感与归乡无望的悲凉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