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过洞庭
唐·李频
须信宦游皆有地,十年四过洞庭湖。
鬓毛元自不禁霜,空有青青桂树孤。
作者简介
李频,字德新,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时期,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文辞出众,大中八年(854年)进士及第,曾任南陵主簿、武功令、侍御史等职,后官至都官员外郎,李频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怀,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译文
应当相信做官游历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地方,十年来我四次经过洞庭湖。
我的鬓发原本就难以抵挡岁月的风霜,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一株青翠的桂树陪伴着我。
释义
首句“须信宦游皆有地”,表达了诗人对宦游生涯的坚定信念,认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天地,次句“十年四过洞庭湖”,则具体描述了诗人十年来多次经过洞庭湖的经历,既体现了其宦游生涯的漂泊不定,也隐含了对洞庭湖这一自然景观的深厚情感,后两句“鬓毛元自不禁霜,空有青青桂树孤”则通过描写自己的鬓发已白、桂树孤零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孤独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洞庭湖为背景,通过描写诗人多次经过此地的经历,抒发了对宦游生涯的感慨和对人生孤独的体悟,首句“须信宦游皆有地”以坚定的语气开篇,展现了诗人对宦游生涯的乐观态度,次句“十年四过洞庭湖”则通过具体的时间和数字,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宦游生涯的艰辛与漂泊,后两句则通过描写自己的鬓发和桂树,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意境和美感,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宦游生涯有关,李频在唐代晚期曾任多个官职,游历过许多地方,洞庭湖作为江南地区的著名湖泊,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创作,李频在多次经过洞庭湖的过程中,可能触景生情,产生了对宦游生涯和人生孤独的深刻感悟,从而创作了这首诗歌,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晚期文人墨客对自然景象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