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九顶山
唐·李颀
佛留九顶千株石,天赐清溪一水湾。
云绕翠峰藏古寺,风吹绿竹动禅关。
幽深藏鸟语声远,寂静无人花影闲。
欲问禅机何处是,钟声遥自白云间。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李颀虽为唐代著名诗人,但并无确切记载其写过此诗。)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年—756年),他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歌行,诗风雄浑奔放,语言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以及山水田园景色,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译文
佛祖在九顶山上留下了千株奇石,上天赐予这里一条清澈的溪流和一处水湾,云雾缭绕在翠绿的山峰之间,隐藏着一座古老的寺庙;微风吹拂着绿竹,摇动着禅关的门户,幽静深邃之处传来鸟儿的啼声,显得格外悠远;寂静无人之时,花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显得格外悠闲,想要询问禅机的奥秘究竟在哪里,只听得远处白云之间传来阵阵钟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九顶山的美丽景色和禅意氛围,首联点出九顶山的奇石和清溪,为全诗定下清新自然的基调,颔联通过云绕翠峰、风吹绿竹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幽静和禅意,颈联则以鸟语声远、花影闲为笔触,展现了山中的宁静和闲适,尾联则以钟声遥自白云间作为禅机的象征,引人深思。
赏析
这首诗以九顶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山中的禅意和美景,诗人运用丰富的自然元素和禅意元素,将九顶山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陶醉,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禅机的探寻和领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内容)
据传,李颀在游历九顶山时,被这里的美丽景色和禅意氛围所深深吸引,他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禅意的深远奥秘,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九顶山》,诗中不仅描绘了九顶山的自然美景,还融入了诗人对禅机的探寻和领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这首诗也成为了李颀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