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先生高卧焉得遂,细札匪日颁严闉”出自清代诗人黄遵宪的《杂感》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原文
《杂感》
清·黄遵宪
寸心炯炯乱如麻,欲把搔爬借猱爬。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先生高卧焉得遂,细札匪日颁严闉。
忍泪吞声询近事,三朝元老尚虚悬。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晚清著名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早年曾留学日本,后历任驻日、英、美等国使馆参赞、总领事等职,亲身经历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重大历史事件,黄遵宪的诗作风格独特,内容广泛,反映了晚清社会的方方面面,被誉为“诗界革命”的巨擘。
译文
我的心绪纷乱如麻,想要搔抓却无从下手,四万万同胞都流下了眼泪,在这天涯海角,哪里才是我们的神州大地呢?先生您虽然高卧家中,但怎能安心呢?朝廷的公文并不是每天都能送到这严密的宫墙之内,我强忍着泪水,低声询问近来的事情,才知道三朝元老的位置还空悬着。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晚清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危亡的深切忧虑和无奈,首句“寸心炯炯乱如麻”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纷乱和焦虑;次句“欲把搔爬借猱爬”则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想要解决问题却无从下手的困境,接下来的两句“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神州大地的深深眷恋,后两句则通过“先生高卧”和“细札匪日颁严闉”的对比,暗示了朝廷内部的混乱和官员们的无所作为,以及诗人对三朝元老位置空悬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诗人对晚清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内心的纷乱和焦虑,以及四万万同胞的泪水,生动地展现了国家危亡的严峻形势,诗人还通过对比和暗示的手法,揭示了朝廷内部的混乱和官员们的无所作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清时期,当时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国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外列强环伺、侵略不断,黄遵宪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国家危亡之秋,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无奈,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朝廷内部混乱的批判,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广大民众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杂感》一诗是黄遵宪在晚清时期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高度艺术价值的诗作,它通过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朝廷内部混乱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