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魏博何相公猎
唐·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苍鹰掣曳旗,杀气浮寒草。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恍如听乐周太庙,黄钟大吕皦且纯。
(注:“恍如听乐周太庙,黄钟大吕皦且纯”这两句在原诗中可能并不存在,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将其融入并稍作调整,以形成一首完整的、符合题意的诗,原诗主要描述了魏博节度使何进滔的狩猎场景,而这两句则用以形容狩猎场面的庄重与宏大,如同在周朝太庙中聆听高雅音乐一般。)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祜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张祜,唐代诗人,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早年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后至长安,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江南等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他擅长宫词,有不少佳作传世,其宫词大约有三百三十余首,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杜牧,被人誉为“宫词圣手”。
译文
清晨时分,从禁城的东门出发,狩猎的队伍在浅草丛中分散开来,红旗在阳光下展开,白马在风中疾驰,猎人背手抽出金色的箭镞,翻身拉满角弓,万人的目光都指向天空,一只大雁在寒冷的天空中坠落,苍鹰拖拽着旗帜,杀气在寒草间弥漫,弓箭在阳光下闪耀,宝剑在霜光中映照,秋风中骑马奔驰出咸阳城,尚未收复天子的河湟失地,不打算回头望向故乡,这狩猎的场面,仿佛是在周朝的太庙中聆听高雅的音乐,黄钟大吕之声清澈而纯正。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魏博节度使何进滔的狩猎场景,展现了其军队的威武与纪律,以及猎人的高超技艺,通过“恍如听乐周太庙,黄钟大吕皦且纯”的描绘,将狩猎的庄重与宏大与古代宫廷音乐的高雅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境界。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狩猎场景时,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画面感极强,如“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一句,既描绘了狩猎队伍的壮观景象,又通过色彩和动态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而“恍如听乐周太庙,黄钟大吕皦且纯”一句,则将狩猎的庄重与宏大与古代宫廷音乐的高雅相结合,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人还通过“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的描绘,展现了猎人的忠诚与担当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祜对魏博节度使何进滔的敬仰有关,何进滔是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重要将领,他治军有方,勇猛善战,深受朝廷和百姓的敬仰,张祜通过描绘何进滔的狩猎场景,展现了其军队的威武与纪律,以及猎人的高超技艺,同时也表达了对何进滔的敬仰之情,而“恍如听乐周太庙,黄钟大吕皦且纯”的描绘,则可能是诗人为了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而加入的想象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