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书有感
宋·陆九渊
嗟余禀赋虽不敏,管窥偶幸知所因。
细观义理须玩索,始到濠梁得会心。
作者简介
陆九渊(1139年—1193年),字子静,号存斋,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译文
可叹我天资虽然不够聪敏,但偶然间从管中窥视到了一些学问的端倪,从而知道了学问的根源所在,细细地观察其中的义理,需要反复地玩味、思索,才能像庄子在濠梁之上那样,真正领悟到学问的精髓,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
释义
“嗟余禀赋虽不敏”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天资不够聪颖的感叹;“管窥偶幸知所因”则是指他通过有限的视野(管窥)偶然间发现了学问的根源;“细观义理须玩索”强调了深入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始到濠梁得会心”则是用庄子的典故,表示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思考,终于达到了心领神会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陆九渊读书心得的抒发,他首先自谦地表示自己天资并不聪颖,但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偶然的机遇,他得以窥见学问的奥秘,他强调了深入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反复玩味、思索,才能真正领悟学问的精髓,他用庄子的典故来表达自己达到心领神会境界的喜悦,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陆九渊的求学经历有关,他自幼聪颖好学,但深知自己天资并非超群,因此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刻苦,在求学过程中,他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逐渐领悟到了学问的精髓,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一过程中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他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以及通过不懈努力达到心领神会境界的喜悦,这首诗也反映了陆九渊作为一位哲学家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