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官却扫醉经史,胸中无复留纤尘。全诗是什么?

风云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沈浮非所愿,栖遑偶见安。

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弹。

桂丛日幽邃,枫岸秋虚寒。

畏途方万里,生涯近百年。

不知将白首,何处入黄泉?

愁思忽而至,跨马出东门。

前望苍梧云,密若下山烟。

棹水爱山花,渔樵欣草蔓。

抛官却扫醉经史,胸中无复留纤尘。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古河东柳氏民居)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曾写过不少寓言故事,如《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等,柳宗元的诗,数量较多的是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哀。

译文

长久被官职所牵累,幸好这次被贬谪到南夷。

闲居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

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晚上撑船游玩,水波拍打着船舷和溪石,发出声响。

独来独往,碰不到邻居,仰望碧蓝的天空,高歌抒发内心的寂寞。

沉浮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匆忙不安中偶然得到了片刻的安宁。

离开朝廷,我的魂魄好像已经游离体外,怀念故友,徒然地弹奏着思乡的琴弦。

桂树丛生,枝叶繁茂深邃,枫林岸边,秋意萧条,一派虚寒。

可怕的路途遥远万里,人生不过百年。

不知将来何时白发满头,何地葬入黄泉?

愁思忽然到来,我跨马出东门而去。

向前远望,苍梧山云雾缭绕,密得像要坠下山头的烟雾。

行船爱山花,打渔和砍柴欣赏岸边的蔓草。

抛弃官职,不再打扫,沉醉于经史之中,心中不再有一丝杂念。

释义

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谪到永州后,描写其闲居生活的诗篇,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被贬后的孤独、寂寞和无奈。“抛官却扫醉经史,胸中无复留纤尘”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抛却官职、沉醉于经史之中的洒脱和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与农人为邻、耕田撑船、独来独往等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被贬后的生活状态,诗中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又有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特别是“抛官却扫醉经史,胸中无复留纤尘”一句,更是将诗人的洒脱和超脱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柳宗元在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贬,永贞元年九月,被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这首诗就是他在永州闲居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被贬后的孤独、寂寞和无奈,通过描绘闲居生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