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东国不我与,造父王良安在哉。的释义

小编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叹车马

唐·李贺

西山东国不我与,造父王良安在哉。

空将箫鼓从卢女,醉折花枝傍钓台。

青骊东去愁送远,白雁南飞思徘徊。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裁。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他生于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一生郁郁不得志,虽才华横溢,却因父名“晋肃”与“进士”谐音,而不得参加进士考试,只做过从九品的小官,李贺的诗作想象丰富,意境奇特,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后人常将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

译文

西山与东国都不愿与我同行,那造父和王良又在哪里呢?

只能空自带着箫鼓陪伴卢女,醉后折下花枝靠在钓台旁。

青色的马儿向东远去,令人愁绪满怀地送别远方;

白色的雁儿向南飞翔,思绪在空中徘徊。

梦中因远别而痛哭难以呼唤,书信被催促写成而墨迹未干。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首句“西山东国不我与,造父王良安在哉”以古代神话中的驾车能手造父和王良比喻能助自己远行的人,暗示自己虽有远行之志,却无人相助,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自己孤独的生活状态,如带着箫鼓陪伴卢女(可能指某位女子或象征某种生活情趣),醉后折花等,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最后两句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此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的向往,诗中“西山东国”、“造父王良”等典故的运用,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深化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人通过“空将箫鼓”、“醉折花枝”等生活细节的描绘,使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最后两句“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裁”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言说的痛苦。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李贺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时,李贺一生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他渴望得到重用却屡遭挫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与思念的诗歌,诗中通过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深刻认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唐代士人普遍存在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困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