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教成头已白,功名未立老相催。全诗是什么?

梦梦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感

唐·刘禹锡

身经乱离轻地别,家藏亡命信难追。

他年江令独惆怅,曾省南朝事谢徽。

歌舞教成头已白,功名未立老相催。

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羡钓船归。

作者及朝代

刘禹锡,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刘禹锡的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简介

刘禹锡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自幼好学,博览群书,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初授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和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贬为朗州司马,元和九年(814年),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被召回京,刘禹锡回到长安后,创作了《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又名《玄都观桃花》)等诗作,讽刺新贵,再度被贬为连州刺史,后又历任夔州刺史、和州刺史等职,晚年刘禹锡历任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等职,世称“刘宾客”,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与白居易、裴度等名士唱和往来,过着闲适的生活,刘禹锡去世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译文

经历过战乱离乡,对地域的变迁已看得很轻;家中藏着亡命之徒的秘密,确实难以追回,将来江令(指南朝梁代的江淹)独自惆怅时,或许会回想起南朝时与谢徽的往事,教习歌舞直到头发花白,而功名还未建立,老去的岁月却在不断催促,在西塞山前终日忙碌的过客,隔着水波羡慕着那些归去的钓船。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岁月匆匆的感慨,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首联写诗人经历过战乱,对世事变迁已看得很淡;颔联通过江令与谢徽的往事,暗示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颈联“歌舞教成头已白,功名未立老相催”是全诗的核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无奈与感慨;尾联则通过描绘西塞山前的过客与归去的钓船,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岁月的深刻感悟,颈联“歌舞教成头已白,功名未立老相催”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既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透露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这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思想,在唐代诗人中并不罕见,但刘禹锡在这首诗中却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晚年时期,刘禹锡一生经历了多次贬谪和升迁,对人生、岁月有着深刻的感悟,在晚年时期,他逐渐看淡了功名利禄,更加向往闲适、宁静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通过描绘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岁月匆匆的感慨,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不安、人生无常的现实背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