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无路避飞沙,长夏那堪暑气加。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暑旱苦热

宋·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出门无路避飞沙,长夏那堪暑气加”并未直接出现在此诗中,但根据诗意及您的需求,我选择了这首同样描写暑旱之苦的宋代诗歌进行解析,以展现类似主题下的文学表达。)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令(1032年—1059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王令,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北宋文学家、诗人,自幼家境贫寒,却聪颖好学,才华横溢,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多抒发个人抱负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尤其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有着深刻的见解,可惜英年早逝,年仅二十八岁便因病去世,留下诸多不朽的诗篇。

译文

清风没有力量消除暑热,太阳却像长了翅膀一样飞上了山巅,人们已经害怕江海枯竭,上天难道就不怜惜银河也快要干涸了吗?昆仑山的高处有常年积雪,蓬莱仙境的远方总是遗留着寒冷,我不能手提整个世界前往清凉之地,又怎能忍心独自离去,在那仙境中逍遥呢?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夏日的酷热,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诗中通过对比清凉之地(昆仑、蓬莱)与酷热现实,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对现实世界的无力感。

赏析

王令此诗以夸张的手法,生动描绘了夏日酷暑的难耐,同时寓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首句“清风无力屠得热”,以“屠”字形容清风对暑热的无力,形象生动;次句“落日着翅飞上山”,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落日赋予了飞翔的能力,进一步强调了暑热的持久与强烈,后四句则通过对比与反问,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全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王令生活在北宋中期,这是一个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生困苦的时代,诗人自身也出身贫寒,对底层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此诗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它不仅是诗人对夏日酷暑的直接感受,更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深刻反映与批判,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以及他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家的担当与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