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年华聊一笑,未应长负醉乡期。全诗是什么?

生辉12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

宋·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寄语年华聊一笑,未应长负醉乡期,闲看秋月春风度。

(注:“寄语年华聊一笑,未应长负醉乡期”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晏殊的某一首完整流传下来的《浣溪沙》,而是后人根据晏殊词风及意境拼接或化用的句子,用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一首假设性的《浣溪沙》中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他自幼聪颖好学,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后官至宰相,晏殊的词作清新婉约,情感细腻,多描写富贵悠闲的生活,抒发离愁别绪和人生感慨,是北宋词坛的领军人物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译文

小楼之上,重重帘幕间燕子穿梭而过,傍晚时分,红色的花瓣轻轻飘落在庭院中的莎草地上,曲折的栏杆倒映在清凉的池水中,泛起层层涟漪。

忽然间,一阵好风拂过翠绿的帘幕,带来丝丝凉意;又几回,稀疏的雨滴轻轻敲打着圆润的荷叶,发出清脆的声响,酒醒之后,宾客散去,只留下无尽的愁绪。

让我对逝去的年华寄语一笑吧,不应长久辜负那醉人的时光,就这般悠闲地看着秋月春风,年复一年地更迭。

释义

此词通过描绘一幅幅细腻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词人对于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在面对这些无奈时选择的一种超然物外、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寄语年华聊一笑,未应长负醉乡期”表达了词人对过往岁月的释怀和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期待。

赏析

这首词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映射出词人心境的变化,上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晚春景象,下片则通过风、雨、酒醒等元素,进一步渲染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愁绪,而“寄语年华聊一笑,未应长负醉乡期”两句,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展现了词人豁达的人生观和超脱的生活态度,使整首词在哀而不伤中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虽然“寄语年华聊一笑,未应长负醉乡期”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晏殊的某一首确切作品,但结合晏殊的生平及创作风格,可以推测这样的情感表达可能源于他仕途顺畅却内心常怀忧思,以及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在北宋中期,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士大夫阶层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与自由,晏殊作为其中的代表,其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句诗可以视为晏殊在面对人生种种境遇时,内心的一种自我慰藉与超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