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无物为真乐,出处何心更诡随。出自哪首诗?

梦梦10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居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古今无物为真乐,出处何心更诡随。

野寺秋声来竹径,山家午梦入松扉。

身闲始觉贫非病,境静方知妄是痴。

莫道人间无乐事,此中自有大欢禧。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自古以来,没有什么东西能被称为真正的快乐;对于出仕与隐居,我又何必违心地随波逐流呢?秋天的声音穿过竹径传入野外的寺庙,山中的午梦仿佛飘进了松树的缝隙,身体闲适之后,我才真正觉得贫穷并非疾病;环境宁静之时,我才明白虚妄才是愚昧,不要说人间没有快乐的事情,在这闲适宁静的生活中,自有极大的欢愉和喜悦。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首联指出古今无真乐,自己也不愿违心行事;颔联描绘了秋日的山野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颈联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虚妄的摒弃;尾联则总结全诗,强调在闲适生活中自有大欢禧。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为题,通过描绘诗人闲居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首联“古今无物为真乐,出处何心更诡随”直接点题,指出自古以来就没有什么真正的快乐,对于出仕与隐居的选择,诗人也不愿违心地随波逐流,这种超脱世俗的态度,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野寺秋声来竹径,山家午梦入松扉”通过描绘秋日的山野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秋声穿过竹径传入寺庙,午梦仿佛飘进了松树的缝隙,这种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诗人闲居时的宁静与惬意。

颈联“身闲始觉贫非病,境静方知妄是痴”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虚妄的摒弃,身体闲适之后,诗人才真正觉得贫穷并非疾病;环境宁静之时,他才明白虚妄才是愚昧,这种深刻的领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把握。

尾联“莫道人间无乐事,此中自有大欢禧”总结全诗,强调在闲适生活中自有极大的欢愉和喜悦,这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使全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闲居时期,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遭受排挤和打击,晚年退居山阴,过着闲居生活,在这段时期,他深刻反思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人生真谛有了更深刻的领悟,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把握。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