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灵山下新安水,潇洒人间画不如。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新安江行

唐·罗隐

三灵山下新安水,潇洒人间画不如。

千尺瀑飞珠溅玉,万重山叠翠堆烟。

渔舟唱晚归帆远,雁字回时暮雨疏。

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更问武陵源。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字昭谏,晚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郁郁不得志,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但其才华横溢,诗文俱佳,尤其擅长讽刺诗和寓言小品,对后世影响深远,罗隐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批判时政,语言犀利,风格独特。

译文

三灵山下流淌着新安江水,它的景致之美,人间任何画卷都难以比拟,瀑布从千尺高处飞泻而下,如同珍珠飞溅,美玉散落;重重叠叠的山峦被翠绿的树木覆盖,仿佛烟雾缭绕,傍晚时分,渔舟唱着歌儿缓缓归来,远处的帆影渐渐模糊;大雁南飞,字形在天际划过,此时细雨稀疏,暮色苍茫,这里的风光无限好,哪里还需要去寻找那传说中的武陵桃源呢?

释义

此诗描绘了新安江畔三灵山下的壮丽自然风光,通过瀑布、山峦、渔舟、雁字等意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赞美了新安水的美丽,认为它超越了人间的所有画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和向往。

赏析

罗隐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新安江畔的山水之美描绘得淋漓尽致,首句“三灵山下新安水,潇洒人间画不如”直接点题,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新安水的非凡之美,接下来两句“千尺瀑飞珠溅玉,万重山叠翠堆烟”通过瀑布和山峦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神秘,后两句则通过渔舟唱晚、雁字回时的生活场景,增添了画面的生活气息和动态美,使得整首诗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观,又有细腻的人文情感。

创作背景

罗隐在晚唐时期,面对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失意,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以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游历新安江时,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有感而发,通过描绘新安江畔的自然风光,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在晚唐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罗隐的这首诗无疑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也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无奈和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