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
唐·杜牧
行过疏篱菊已黄,
信陵门巷带斜阳。
弄月似浮金屑水,
飘风如舞曲尘场。
霜飞晚砌苍葭折,
露泫秋林白雁翔。
坐久此中无限兴,
更怜团扇起彷徨。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他的散文也颇有名,尤其是《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译文
走过稀疏的篱笆,菊花已经泛黄,
信陵的门巷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悠长。
月光洒在水面,如同浮动的金色碎屑,
微风拂过,仿佛是在舞动一曲尘埃之舞。
秋霜降临,晚间的台阶上苍葭折断,
露珠在秋林中闪烁,白雁在空中翱翔。
久坐于此,心中生出无限感慨,
更加怜惜那团扇,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显得彷徨无助。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宴会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交融。“弄月似浮金屑水,飘风如舞曲尘场”两句,以月光和微风为喻,形象地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美好,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赏析
这两句诗是杜牧对秋夜美景的生动描绘,充满了诗意和画意,月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如同浮动的金色碎屑,既表现了月光的明亮,又展现了水面的灵动,而微风拂过,仿佛是在舞动一曲尘埃之舞,既描绘了风的轻柔,又赋予了风以生命力,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美好,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领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秋夜宴会上所作,具体时间和地点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身处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环境中,与友人共赏秋夜美景,心中充满了感慨和喜悦,这首诗不仅是对秋夜美景的描绘,更是诗人对人生、自然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