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梅花
宋·陈与义
庾岭开时媚雪霜,梁园春色占中央。
无情燕子还知否,占得春前第一芳。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生于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早年曾受到苏轼等人的赏识,但仕途并不顺畅,经历了北宋末年的战乱和南宋初年的动荡,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北宋诗人的严谨,又有南宋诗人的灵动,被誉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
译文
庾岭上的梅花在雪霜中绽放,显得格外妩媚;而梁园的春色中,梅花更是占据了中心位置,那无情的燕子是否知晓,梅花在春天到来之前,就已经独自绽放,占据了第一缕芬芳。
释义
庾岭开时媚雪霜:庾岭(今江西大余县与广东仁化县交界处的大庾岭)上的梅花在寒冷的雪霜中绽放,展现出一种妩媚的姿态。
梁园春色占中央:梁园(泛指贵族园林)中的梅花在春色中尤为显眼,占据了园林的中心位置。
无情燕子还知否:燕子作为春天的使者,是否知晓梅花在春天到来之前就已经绽放?
占得春前第一芳:梅花在春天到来之前独自绽放,占据了第一缕芬芳。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描绘梅花在雪霜中绽放和春色中占据中心位置的场景,展现了梅花的坚韧和高洁,诗人用“媚雪霜”来形容梅花在寒冷中的姿态,既表现了梅花的美丽,又突出了其坚韧不拔的品质,而“占中央”则进一步强调了梅花在春色中的独特地位。
诗人还通过“无情燕子还知否”这一问句,表达了对世人不识梅花高洁品质的感慨,燕子作为春天的象征,本应与梅花一同分享春天的喜悦,但诗人却用“无情”来形容燕子,暗示了世人对梅花高洁品质的忽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陈与义生活在南北宋之交,经历了战乱和动荡,对社会的黑暗和世态的炎凉有着深刻的体会,梅花作为高洁、坚韧的象征,可能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